樱花树下衔接班ldquo名著阅读

法国昆虫学家集科学观察与文学创作于一身的作品!带领读者走进奇妙的昆虫世界,了解蜻蜓瑰丽的一生。

01/

书籍档案

书目:《蜻蜓昆丁的生命之旅》

主题:法国昆虫学家格文纳艾勒·大卫集科学观察与文学创作于一身的作品,带领小读者走近蜻蜓的生命旅程。严谨的文字,配以精美的插图,展现出一个完美的昆虫世界。透过昆丁的眼睛,我们看到生命初生的惊奇、试炼的艰辛和安享的富足。自然之旅,往复不息,每个生命,都是奇迹。

作者:格文纳艾勒·大卫

主要内容:红蜻蜓昆丁出生在大城市附近的一个人工池塘,它很快学会了独立生活,结识朋友,占据领地,寻找伴侣,发现和体会世界的美妙和凶险。透过昆丁的眼睛,我们看到生命初生的惊奇、试炼的艰辛和安享的富足。

02/

课程内容回顾与整理

作者简介格文纳艾勒·大卫是一位资深的自然爱好者,也是多个蜻蜓目学家协会的会员。作为一位昆虫学家,他参与撰写并发表了多篇文章和研究资料,出版了有关法国罗纳省和美洲安的列斯群岛蜻蜓的作品,另著有关于南美洲稀有动物的自然小说《潘帕斯草原的故事》。除了钻研昆虫学,他涉猎广泛,曾是法国一个朋克乐队的成员,还参加过巴黎的一个青年电影制作团队。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最显著的特征是一条脊椎骨或脊柱支撑着身体。典型的脊椎动物体内有连接肌肉、四肢的复杂的感觉器官和大脑。内部复杂的骨架使脊椎动物可以长得相当大,而且适应性强。脊椎动物在动物界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人类已知的脊椎动物约有4万多种,分为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它们几乎遍及地球上的每个角落。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比较低等的类群,但它们却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多样化的动物种系。无论是在种类上,还是在数量上,无脊椎动物都远远超过脊椎动物。在种类繁多的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的群体占据了超过90%的比重,不仅包括海洋中的水母、章鱼等动物,还包括各种昆虫,寄生虫也属于无脊椎动物。昆虫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成虫通常有2对翅和6条腿,翅和足都位于胸部,身体由一系列体节构成,进一步集合成3个体段(头、胸和腹)。一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种。昆虫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已发现多万种,比所有其他动物种类加起来都多。昆虫没有鼻子,它们怎么呼吸呢?原来昆虫是用气管呼吸的,它们有特殊的呼吸系统,即由气门和气管组成的器官系统,气门相当于它们的“鼻孔”。在昆虫的胸部和腹部两侧各有一行排列整齐的圆形小孔,就是气门。气门与人的鼻孔相似,在孔口布有专管过滤的毛刷和筛板,就像门栅一样能防止其他物体的入侵。气门内还有可开闭的小瓣,掌握着气门的关闭。气门与气管相连,气管又分支成许多微气管,通到昆虫身体的各个地方。昆虫依靠腹部的一张一缩,通过气门、气管进行呼吸。昆虫能高度适应陆生环境,原因之一就是具备了该种特殊的呼吸系统。蚂蚁、蝗虫、螳螂、蝴蝶、蜜蜂、蚊子、苍蝇等各类陆生昆虫都是以该种方式进行呼吸的。生活在水中的昆虫也是用气门进行呼吸的。像蜻蜓、蜉蝣的幼虫长期适应水生环境,还形成了一种新的呼吸器官——气管腮,能像鱼一样呼吸溶解在水中的空气。豆娘豆娘是一种颜色鲜艳的食肉昆虫,豆娘身体细长,复眼发达生于头两侧,咀嚼式口器,触角刚毛状,前后翅形状相似,翅脉中室四方形,翅翼生有翅柄,与蜻蜓同属蜻蜓目,与蜻蜓不同点在于豆娘歇息时翅膀伸长叠在一起,且豆娘的四个翅膀几乎一样大小,而蜻蜓的两个后翅膀稍长并且比两个前翅膀宽。体型大多数比蜻蜓要小,最小的豆娘体长为1.5cm,最大者可以到6-7cm。由于豆娘的体态优美、颜色鲜艳,且其翅膀颜色多变,故国内外很多爱好者喜爱观赏。与蜻蜓的区别1.眼睛的距离:蜻蜓的复眼大部分是彼此相连或只有小距离的分开;豆娘的两眼有相当大距离的分开,形状如同哑铃一般。2.翅膀的形状:属于蜻蜓目的蜻蜓,其前后翅形状大小不同,差异甚大;属均翅亚目的豆娘,其前后翅形状大小近似,差异甚小。3.腹部的形状:蜻蜓的腹部形状较为扁平,也较粗;豆娘的腹部形状较为细瘦,呈圆棍棒状。4.停栖方式:蜻蜓在停栖时,会将翅膀平展在身体的两侧;豆娘在停栖时,会将翅膀合起来直立于背上。5.胸部:蜻蜓的胸部肌肉较发达,健壮,宽阔,而豆娘比较狭小。6.飞行能力:蜻蜓的飞行能力强,而豆娘较弱。7.豆娘与蜻蜓的稚虫在外表上也存在差异。蜻蜓的幼虫体较粗短。蜻蜓“碧玉眼睛云母翅,轻于粉蝶瘦于蜂”。人们印象中的蜻蜓,小巧轻盈,或翩翩于花间,或轻略于水面。殊不知,在亿万年前,小巧可爱的蜻蜓也曾是空中“巨无霸”。发现的个头最大的蜻蜓,翅展最大达毫米,生活在距今2.8亿年前的早二叠世,是世界已知最大的昆虫。蜻蜓是一种古老的昆虫,最早可追溯到3.2亿年前。分类学上,蜻蜓总目分为已经灭绝的古蜻蜓目、原蜻蜓目,以及现代的蜻蜓目三类。从时间上看,三者是顺序演化的关系:古蜻蜓目仅生存于晚石炭世早期;原蜻蜓目出现于晚古生代并于三叠纪末灭绝;蜻蜓目出现于二叠纪,侏罗纪发生辐射,后代一直延续到今天。远古蜻蜓比我们想象中要大得多。其出现于距今3亿年前后,到了中生代时期,蜻蜓们的个头也逐渐变大,成为当时空中的“霸主”。作为一种捕食性的动物,它们最主要的食物是各种昆虫,以及一些小的脊椎动物,比如幼年蜥蜴,是不折不扣的肉食主义者。我国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发现了一枚距今2亿年的原始蜻蜓化石。这种新发现的原始蜻蜓单翅长至毫米,翅展宽度达到毫米,是我国中生代已知的第二大蜻蜓类化石。在内蒙古宁城侏罗纪道虎沟化石层,还发现了1件保存近完整的蜻蜓前翅化石,单翅长.6毫米,宽14.3毫米,据此推断该蜻蜓翅展达毫米,是我国已知蜻蜓目最大的种类,也是世界第四大的蜻蜓。更有甚者,在美国发现的早二叠世的二叠拟巨脉蜓的翅展竟然可达毫米。对于蜻蜓翅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力学原理及仿生学方面。由于蜻蜓翅膀有翅结和翅痣两个特殊结构,使得其成为自然界中优秀的飞行者。力学研究方面发现,蜻蜓在空中的拍翅飞行和转弯飞行时翅膀会受到水平力、垂直力、扭矩、弯曲,作用的影响,发现蜻蜓慢速飞行和飞行器飞行很相似。蜻蜓翅膀飞行力学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从用绳子系到利用高速摄影机拍摄,再到风洞内观测,越来越先进的方法,对于蜻蜓飞行力学研究更加的透彻。仿生照相机,就是模仿蜻蜓的复眼独特构造原理制成的复眼照相机,一次可以拍摄出几千张重复的照片飞机,蜻蜓能在很小的推力下翱翔,向前向后及左右两侧飞行,其翅的震动可以产生涡流而抬升躯体,研究蜻蜓的飞行机理对飞机的设计制造具有重要意义。蜻蜓翅的前缘有角质加厚形成的翅痣,在飞行时其能消除翅膀的震颤,飞机设计师在飞机的两翼各加一块平衡重锤,防止飞机由于剧烈震动而发生机翼断裂。研究昆虫的作用

课程主讲教师介绍

程程老师教学经验丰富,讲授儿童文学余本,多次受邀参加学校整本书阅读活动,得到老师与学生一致好评;教学氛围活跃,其“讨论式授课法”深受家长与孩子喜欢;教学内容深入浅出,讲述生动形象,被学生们亲切的称为“程程老师”。多年来专注于研究低年龄段学生阅读,培养众多孩子阅读兴趣,对低年龄段孩子读什么,怎么读,讲什么,怎么讲?颇有自己心得。专注孩子心理,让孩子喜欢上阅读、爱上阅读,从而培养阅读兴趣及习惯。

主讲教师

程程老师

课程时间

周六周日上午、下午均设有班次

详情请咨询樱花树下学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mua.com/smfz/59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