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场,大智慧
——番附小鲤鱼劳动课程黄招雄一、心之所向,行之致远这个故事要从番附宝地说起,年二年级下学期末我带着小鲤鱼去体验了全国劳动现场,我们参观学校有名的番附宝地。回来后小鲤鱼雀跃不已,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番附宝地里面种了这么多种蔬菜,我们的饭堂岂不是有了源源不断的蔬菜?”“才不是呢,那么少哪里够吃呀。”“我们能吃饭番附宝地的蔬菜吗?”“我觉得那块地很适合种向日葵。”……听了孩子们之间的对话,我心想,番附校园这么大,我们拥有这么多可以利用的宝地,何不开一片沃土,让孩子们大展拳脚呢?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于是,我在科学课上就番附宝地这个话题围绕大概念“农业种植文化”,让小鲤鱼展开讨论。在孩子们七嘴八舌下,我们明确了驱动问题:小鲤鱼班作为番附食堂的有机蔬菜小供货商,如何向食堂提供丰富的蔬菜。基于以上驱动问题,规划田地、确定种植作物、播种堆肥、拔草除虫、培肥土壤等小课程就这样应运而生。
二、我思故我在追求理解的学习根据全课程俱身学习与项目化学习的真实情境理念,我花了两节课的时间,带着孩子们在番附校园游览了一圈,实地进行选地规划期间,从灌排条件、土层深厚、与教室的距离等方面进行选址,最后和孩子们讨论决定把靠近A8教学楼旁的这块空地作为鲤鱼农场。同时依据目前数学科学习周长和面积等相关图形知识整合入项目进行跨学科学习,于是我们以“各小组用长80分米的绳子圈出边长整厘米数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地块,作为本次种植课程的小组种植地块”为驱动任务,让学生分小组规划自己的农田区域,并首先在教室进行理论圈地。然后再到户外进行实地圈地。圈地时大部分小组都争先巩后抢着圈地,而唯有水母工作室的组员申请最后再圈”。够新鲜!原来大部分小组都是思维定势的把80分米分成4条长方形的边确定出地块,水母工作室的同学则想到利用果园现有的篱笆:把80分米分成两段做其中2条边,利用篱笆作另外2条边,这样就能圈出更大的地块了(展示学生圈地的图片)。等水母工作室圈出超大地块时,其他组瞬时炸开了,“还能这样的?”“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小鲤鱼们现场采访水母工作室的成员,问他们是怎么想到的?梓晨同学介绍说:“老师是说用这根绳子圈地,没有说不能利用篱笆,而且我们也是利用同样长的绳子来圈”。这便是学生从孩子的角度看数学、做数学,将数学知识运用于解决现实遇到的问题。靠墙周长问题是一种常考题型:两面靠墙、三面靠墙,学生只有对周长定义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灵活运用圈出最大地块,而不是生搬硬套。除此外,在准备种植盆等子活动时,还渗透面积单位等概念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面积等概念。学生在经历了本次活动后,积累了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学概念、运用概念的经验,以逐步形成条件化的知识结构。
三、绝知此事要躬行种什么好呢?三年级的节气课程让我们明白“不时不食”的道理。小鲤鱼们对蔬果的生长时令展开了一轮调查。此时正值春季,于是鲤鱼农场决定种植瓜类。在种植过程中,小鲤鱼们又发现,他们种的作物叶子枯黄、长得慢,这是什么原因呢?在问题的驱动下,一群“护犊情深”的小鲤鱼们纷纷回去查找资料,原来植物枯黄的原因是因为突然缺肥,而堆肥可以整体的改良土壤生态来促进作物生长。在兴趣的驱动下,他们主动学习堆肥方式,还尝试利用家里的厨余垃圾制作堆肥罐。除此以外,他们还知道了通过种植另一种作物或者直接找生物材料(干草、废纸等)作为遮盖物,
可以防晒并保持水土。于是在种植中令人最讨厌的杂草,现在成了学生们眼中的宝贝,一有空便去收集放在堆肥箱里。由兴趣驱动,到问题解决,学生慢慢理解所谓的可持续、环保并不是不产生垃圾,而是学会通过整体系统性的设计,把产生的垃圾再重复利用变成另一种资源。(出示学生寻找干草堆肥的图片)起初,小鲤鱼们都认为只要是虫都对作物有害都必须除掉。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在班上开展了一次昆虫辨析大挑战,小鲤鱼们开始研究起自己感兴趣的虫子朋友。后来,他们知道了原来昆虫是良好生态所必需的。恶心的蚯蚓是天然的松土机,蜈蚣则是高级捕食者,它们都是土壤健康状态的标志。学生从系统角度理解各物种的作用与位置,了解到看似恶心、遥远的生命形态其实与自己悉悉相关,从而形成对生命敬畏与尊重。平时喜欢一脚踩死蚂蚁的熊孩子,现在在种植地遇到虫子朋友都会自觉绕道,不打扰它们。(展示相关学生图片)因为每一种生命都在为农场的生态系统贡献力量,都值得我们尊敬,生命教育的种子已不知不觉中在孩子们的心中萌芽。四、1kg的实践1t的收获
每个阶段对小鲤鱼来说都是一次崭新的尝试,这个过程很漫长,也充满了挑战。第一阶段的种植计划已经步入尾声,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农场回忆。采摘时的喜悦已经让他们完全忘记了翻土的劳累,忘记了第一次碰到虫子的恐惧,忘记了每天浇水任务的繁琐......劳动带来的幸福与成就感已经完全冲淡了其中的苦与累,深深植根于小鲤鱼的心中。虽然小鲤鱼农场并没有成功向食堂提供1kg的蔬果,但是我想,他们的收获又岂是1kg的重量可以衡量的呢?枝头上吊挂着的小番茄、绿叶丛中冒出的桑葚、满脸笑容的孩子们,农场的一切
生命都在拔节生长,孩子们亦然。只要我们给孩子们一个自在生长的空间,他们就能从这些充满挑战性的真实问题中沉思,而后尝试、研究、实践。学习变成孩子自己的事情,此时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劳动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生命不停步,劳作不停歇,收获不止于眼前。课程还在继续,我们一起期待孩子们在这片小农田里的各种成长的惊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