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摘自原创书籍《初心部落,找回失落的家园!》第三部分:文明3.0--真神初现(续前节)
二、思想实验之:水母人
有远大抱负的你每天都感觉工作时间不够用,假设某天你在海滩边思考时,无意中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你当时没在意,但随后感觉身体很不正常,你的身体、大脑出奇的年轻有活力,到了80岁还完全不显老。医院检查后医生惊讶的发现,上次蛰你的原来是一只灯塔水母,它的基因片段竟然意外和你的基因融合,你成了名副其实的“水母人”,你的寿命竟然可以像灯塔水母一般意外的延长到惊人的岁!你知道后太开心了,心想“我终于有足够的时间一一实现我所有的远大抱负和梦想了,即使中间出现错误也不怕,我有的是时间,一定可以做到名垂千古,我此生注定会活得更有意义!”
于是每日你都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工作中,奔向你的远大目标。一晃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你的抱负、理想、目标早就全部实现了,所谓生态平衡、公平正义、种族平等、消除贫困、治愈癌症、控制基因、殖民火星、开发太阳等等,在一千年前就已提前实现。只要是人类自身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极限目标,以及你当年设定的抱负目标均已实现了。你早已被人类捧为精神领袖、万众敬仰,史书都已经写不下了,那种荣耀与成就感你已经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世界的人们早已适应了你像“神”一般的存在。但是,已经坐上最高的神坛上千年的你,下一步你该做什么呢?在年间最初你能想到的伟大抱负都已逐个实现,后面实在是没有什么其他的目标空缺可以设定了,那么后面的年你将如何继续续写你活着的意义呢?假如此时你没有继续设定更大的目标,你余下的年难道活着就没有意义了吗?
此外,在年内你逐步实现了几千个理想和目标,你可能会麻木和倦怠了。就像考试升学再考试再升学一样,假如你人生来个八、九轮不断追赶升级的目标,也许你还可以咬牙忍受,但假如延续几十年几十次不断的追赶再考试再升学的目标,你可能就会出现“目标倦怠”了。你不信的话,可以去问一下59岁准备退休、没有后顾之忧的人,他们还愿意继续冲击新的事业目标吗?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告诉我:被目标推着走了近40年,不想再拼了,自己不想再被“目标”推着走,多数人退休后愿意继续上班,但就想做点平静、安乐的事情,做一点内心愿意做的事情。
水母人的思想实验告诉我们:人活着的意义,不是你先设定好一个具体的目标、目的、或愿景,不是完成目标的过程和完成的结果。否则,你会陷入三个逻辑问题:假设你的目的达成之后呢,你活着就没意义了吗?假如一生你都没有达成目标目的,你活着就没意义了吗?假如有一天你也“目标倦怠”了、累了、悠闲无事了,你再继续存活下去就没意义了吗?
所以该实验的答案是:我们也可以无具体目标、目的的活着,也一定会有统一的“活着的意义”,就像我们的人猿祖先一样,悠闲简单的没有确切目标的活着。那些宏伟的目标、是否完成目标不会是活着的意义,请不要被杂乱的“心灵鸡汤”所困。
科技正在帮我们延长寿命,不远的将来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水母人”,甚至超过水母人,如此长寿的我们更要想好人活着的意义!
三、思想实验之:蝴蝶人
还是在一次非常偶然的情况下,你在野餐吃汉堡包时误将一只化蛹为蝶的小蝴蝶吃下,这也是一只很特别的蝴蝶,医生检查后非常痛苦的告诉你,你与蝴蝶的基因意外融合了,你现在成了“蝴蝶人”,你的寿命和这只蝴蝶一样只剩最后三天的绚丽光景。
此时,我们把课室灯光全部调暗,音乐轻声想起,一片安静,请大家再次写出你认为的人活着的意义。不出意外,同学们把此前的实现远大抱负、忧国忧民、大慈大悲、光宗耀祖、继续探索等,那些周期比较长、难度很大的目的和目标等都删去了,福报子孙的就更别提了。道理很简单,只剩三天时光的你还会把“事业有成、光耀门庭”当做自己存活的意义吗?大家顿时没有了刚才做“水母人”的欢快、随性、任性,更多的陷入了冷静沉思:一位男生最后写到,我暗恋一位女同学两年了,一直不敢表白,明天我一定要去表白,最后的两天我请假和她出去旅游;另一位写到,南方人从没见过大雪纷飞的壮美,明天我一定要去东北看雪滑冰;此外还有,爷爷把我带大,我想用这个月剩下的钱给他买一件羽绒服寄回去,算是最后的纪念和感谢;每周都是妈妈给我打来电话、发视频,我从未主动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我要用这仅有的三天时间给他们好好的写一封长信,说完就流泪了。
是啊,只有到了生命的最后三天,人才会排除一切外界杂音的干扰,真正静下心来审视内心,平静的回顾和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想想同样只有三天寿命的蝴蝶,它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
对以上这些答案,向准女友表白、到东北看大雪、给爷爷买羽绒服、给妈妈写信,请问大家发现了什么共同规律?
第一,它们都是当下你觉得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了,但别人不提醒你就没想到,我只是把你的生命缩短了,你竟然自己就明白了;第二,这都是你力所能及的,只要你愿意就能实现的事情,只是此前你没有去行动罢了,所以不用好大喜功的去找宏大的人生意义,意义可能就在眼前;第三,这些事都是你觉得最美好的,不是恶劣的、互害的、抢夺的事情,因为此刻你抢再多也没啥用了;第四,最关键的答案来了,这些事都是你觉得在最后的日子里最有意义的事情,你想去做的“你感觉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那为何以前不早做呢?我们双眼被什么给遮蔽了?我们多数人感觉生命所剩的日子还很长,好像还能经得起折腾、不紧张,但根据不确定性原理,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谁会先到。
社会上确有很多的外部观念和影像场景,在全面侵蚀你的脑海、灌输某种“成功景象”,那就像电影《盗梦空间》里面的筑梦师一样,早已给你设计好了诸多美好的梦境版本,从小潜移默化的给你灌输了很多的“意义”舶来品,把你裹挟其中不能自拔。到你真正梦醒的最后时刻,才猛然发现自己已经成了“蝴蝶人”,所剩时日不多了,这时你才能安安静静的坐下来,回想起生命中那些最重要、最美好、最温暖、最感动的事情,这时才学会细细品味短暂的人生。
哪怕你我生命只剩最后一天,只要我们还活着,都应有共同的意义:不断发现和创造美好,得到新的感悟和感动!(生命不息、感动不止)此处推荐一部美国影片《遗愿清单》和湖南卫视的生活节目《向往的生活》。我们其实完全可以早点感悟,不要等到自己觉得最有意义的那些事情都变成了“遗愿”。
在我单位有一位退了休的老副院长曾经说过一段话,让我一直记忆犹新,现分享给读者:每天清晨,我一睁开眼睛我就觉得非常开心,因为我发现我竟然还活着,我又能开心的度过一天。至于明天早上我还能不能如期醒来,那是上天的事情,与我无关,我也无法左右。但我能够左右的是,我会让自己觉得我的今天比昨天过得更有意义!
(共同“找回失落的家园”也需要您的一份力量!未完待续、每日更新,先连载后刊发,感谢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