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鱼陪娃读绘本的一些思考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4541.html

我是珍珍,这是我从0到千万创业故事的第22篇,很高兴以这样的形式分享自己。愿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愈发明亮的光,温暖自己,也照亮更多的人。

昨晚陪木子小朋友看绘本,发现那些充满童真童趣的小故事,竟然蕴藏着人生大智慧。

《小黑鱼》是木子最喜欢的绘本之一,它有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色彩斑斓的画面,简洁优美的语言。

之所以喜欢,是因为有一天和木子一起读的时候,我忽然发现这个简单平实的故事,居然浓缩了一个人的完整一生。

此外,小黑鱼和小红鱼们的互相协作,还蕴藏着一个复杂的物理学和社会学概念,发人深思。

人生缩影

小黑鱼的经历,简单来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分别象征着一个人童年时代的无忧无虑,青少年时代精神和身体的孤独漫游,以及中年之后找到团队、笃定做自己的过程。

01

族群生活

“在大海的一个角落里,住着一群快乐的小鱼,他们都是红色的,只有一条是黑色的,黑得就像淡菜壳。

他比他的兄弟姐妹们游得都要快,它叫小黑鱼。”

每个人降临到这个世界,就遇到了第一个族群,大家因为天然的血缘关系联系在一起,也因为这样的联系,让弱小的自己在这个世界有人疼有人爱,有一方立足之地,可以肆意生长。

这个时期,像极了我们的童年时代,在家人的呵护中成长,看起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小黑鱼独特,“黑的像淡菜壳”,有自己的擅长,“比他的兄弟姐妹们游得都要快”——这也是我们每个独立的个体的写照,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是独特的,也没有那么多束缚,喜欢什么就做什么。

02

孤独漫游

“一个可怕的日子,从海底里突然冲出一条又快、又凶、又饿的金枪鱼,他一口就把所有的小红鱼都吞到肚子里,只有小黑鱼逃走了。

他逃到了大海深处,既害怕,又孤独,伤心极了。

大海里到处是各种各样奇妙的生命,。小黑鱼游啊游,碰见一个又一个奇迹。于是,他又高兴起来了。

他看到,水母像彩虹果冻……

大龙虾走起路来像水下行走的机器……

怪鱼像被一条看不见的线牵着……

海鳗的尾巴有多长,连它自己都搞不清……

森林似的海草长在糖果般的礁石上……

海葵像粉红色的棕榈树,在风中起舞。”

因为金枪鱼灾难,小黑鱼失去了族群庇佑,它不得不走出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它逃到了大海深处,既害怕,又孤独,伤心极了”。

此时的小黑鱼想不想青少年时代的我们?或许是一个家族突发的恶性事件,或许是内心力量的觉醒……

总之迫于生存压力和成长需求,我们不得不离开故土,开始在未知的世界里重新找寻自己的位置。

外面的世界虽然孤独,让人害怕,但是也非常精彩,那是一个固守在原来的圈子里无法想象的世界。

“大海里到处都是各种各样奇妙的生命”,水母、大龙虾、怪鱼、海草、礁石、鳗鱼、海葵……

这个世界里的一切奇奇怪怪形形色色五彩斑斓叹为观止,我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惊喜地探索生命奥秘,拥抱生命初体验。

小黑鱼孤独漫游的经历,在作者的笔下变成了纯净的童话,但这其中也一定有迷茫,有彷徨,有思念亲人的难过,有被大鱼追杀的惊险……

然而,勇敢不是不害怕,更不是本来就勇敢,而是知道自己很害怕,但依然选择勇敢。

因为当我们因害怕而拒绝探索的时候,也同时拒绝了丰富的生命体验,拒绝了自我成长。

03

找到团队

“后来,他看到一群和自己一样的小鱼,躲在礁石和海草的影子里。

“来游吧,一起玩,到处看看。”他快乐地说。

“不行,”小红鱼说,“大鱼会把我们通通吃掉的!”

“可是,你们不能老躲在那儿吧?”小黑鱼说,“我们一定要想想办法。”

小黑鱼想啊,想啊,想啊,突然,它说:“有了!”

“我们可以游在一起,变成海里最大的鱼!”

他教他们各就各位,紧紧地游在一起。

等到他们可以游得像一条大鱼了,小黑鱼说:”我来当眼睛。“

他们在清凉的早上游,在阳光灿烂的中午游。

把大鱼都吓跑了。”

在经历过精彩非凡的大千世界以后,小黑鱼“看到了一群和自己一样的小鱼”。

小黑鱼能否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因为上帝不会制造垃圾,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能在自己想融入的地方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且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并不需要委曲求全,只需要全然地做自己,努力发挥光和热,自然而然就能找到曾经的富足快乐。

小黑鱼是怎么做的呢?

它因为亲历过大千世界的精彩,自己得到了成长,于是想带着这群和它一样的小红鱼“一起玩儿,到处看看”。

尽管这群小红鱼因为“大鱼会把我们通通吃掉”而拒绝了小黑鱼的建议,但是它仍然锲而不舍地想办法,于是想出来“我们可以游在一起,变成海里最大的鱼!”

终于,无数只小红鱼游在一起,变成了一只大红鱼,小黑鱼则成为这只大鱼的眼睛,带着它们自由自在、无所畏惧地游在大海里。

这就是小黑鱼“找到团队”的经历,和我们的人生何其相似。

或许因为相同的价值观、相同的兴趣爱好、相同的目标驱动……总之因为各种原因,我们和那些未曾预想的人不期而遇了。

在人和人链接的过程中,又因为底层认知和价值观的相似性,总会和一些人产生深度链接,可以在一起做一件伟大的事,为这个世界带去更多美好。

这就像极了杨瑞老师所定义的社群概念:一群有共同目标和价值观的人聚在一起,进行能量链接和价值交换的社交空间。

爱与链接是人的本能,一个人如果想让自己的价值最大化,必须把自己放到一个组织里,一个团队里,一个“社群”中。

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激活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个人价值。

每个人都是大海里那条普通的小黑鱼,当我们自由游走做自己的时候,无形中也丰富了大海这个大生态,回馈这个生态以生命的活力。

自组织

第二个思考,来自绘本中小红鱼们自发游在一起,形成海洋里最大的一条鱼。

这样的群体协同,让小红鱼们不再畏惧别的大鱼,不用躲在“礁石和海草的影子里”,每条小鱼都可以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也让海洋生态变得丰富有趣。

这让我想起了胡萍校长在创业营上讲到的一个概念:自组织。

自组织就是在没有外部指令的条件下,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能自行按照某种规则,形成一定的结构或功能的自组织现象。

自组织是一个从混沌无序的初态,走向稳定有序的终态的演化过程。

绘本中小黑鱼们的自组织行为,就是自然界中著名的沙丁鱼“涌现”现象。

沙丁鱼,这一海洋中最大的族群,有洄游的传统,它们每年都会有序地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鱼带,从南非的开普敦附近,一只洄游到印度附近产卵。

沙丁鱼的洄游总里程超过公里,鱼群的长度有6-8公里长,宽度为1-2公里,深度30米,可以想象,这个自然界中最大的海洋生物迁徙,是怎样一种不可思议的生命奇迹。

这个生命奇迹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呢?

它需要每个沙丁鱼都独立决策,互相关联,最后变成数十亿个体的协同。

而对每个沙丁鱼而言,只需要坚持三个简单的动作就可以。

第一,靠近,也就是跟上前面的鱼,本质是建立一种互动机制。

好比上体育课大家一起跑步的时候,体育老师会不停地发号施令“跟上跟上”,只有每个人都跟上前面的人,整个队伍才不会像散兵游勇。

所以这一步靠近,必须用某种方式激发每个人的主动性,确保系统中的每个份子都主动靠近前面的人。

第二,对齐,也就是保持同步。沙丁鱼带始终是移动的,这需要每条鱼都根据前后左右的情况持续调整自己的位置。

第三,分离,也就是和后面的鱼保持距离,每条沙丁鱼既要跟上前面的鱼,又要和后面的鱼保持距离。

让一条鱼做这三个动作不难,难的是让亿万条鱼一起做这个动作。而一条鱼的涌现并不会引起察觉,数亿条鱼的涌现才能创造自然奇观。

所以自组织并不是强调领头羊的作用,而是激发系统内每一个子系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那么应该如何才能激发每个个体?

还是以沙丁鱼或者绘本中的小红鱼为例,它们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去做那个动作,而是为了组织的生存才去洄游,这是源于物种的生存动力。

所以说,自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有利他精神,做事的出发点如果只是为了自己,就很难看懂自组织现象。

正如新商业女性的价值观所强调的那样:独立,大爱,互助,包容,拥抱变化,快速迭代。

有时候生命的真谛就隐藏在那些简单的童真童趣里,小时候不觉得这些可贵,当成年后见过一些人、经过一些事、历过一些拉扯纠结,才发现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复杂。

愿我们都能透过孩子的眼睛,找到自己。

木子和妈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mua.com/smfz/57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