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赵带你品汾阳之马刨神泉篇
马刨神泉
汾州八景之首
马刨神泉,古汾州八景之首,位于山西省汾阳市城郊西北方向20公里的峪道河上游,它是吕梁山山脉向阳山风景最秀丽的地方。山清水绿,林密草茂,鸟语花香。这里的泉水甘甜清澈,矿物含量低且水质非常高,甚至是汾酒酿造的优质水源。那么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和渊源呢?接下来就由小赵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顾名思义,马刨神泉定然是和马脱不了关系,有的朋友可能会说马刨神泉不会是马“刨”出来的泉水吧?您还别说,相传还真的是马刨出来的。
这里是小编自创的一首小诗,用来概括整个马刨神泉:
马刨神泉
(现)赵东钦
马刨神泉,八景之首
山青水秀,鸟语花香
神头仙境,古迹非凡
水母圣庙,报恩佛寺
聚贤亭立,观泉亭耸
将军神祠,石碑林立
水母神像,坐落中央
铜狮镇楼,威武端庄
泉水至清,景色至秀
保护传承,润泽千年
一、神泉来历
神头仙境
峪道河源头
在宋代,有位名叫贺鲁的将军,在汾州境内的薛公岭,将军岭,向阳岭等一代险要隘口率军镇守,为了抵御西戎和北狄的侵略,这里有着数千将士日夜来回奔波,这里虽然物产丰饶,粮食非常充足,但是水源却十分匮乏,附近也鲜有山村。贺鲁将军有一匹坐骑,名叫白骠,它身形高大威猛,力气十分巨大,某年盛夏,贺鲁率领众将士与西戎大战了三天三夜,储备的水源慢慢地越来越少,长时间的鏖战让每个士兵都疲惫不已,再加上无充足的水源补充,战斗能力很快就会下降。没有水源就不能继续作战,而想要获得水源还必须地从葫芦谷绕道吴城,石洲,最少也得两天的日程,而且峡谷已经被敌人控制封锁了。情急之下,贺鲁将军率众准备突围,冲出峡谷。他大喊一声。白嫖前蹄一跺,不料两前腿深深陷入一片泥泞之中,无论如何费劲拔都不能够挣脱,在万分情急之下,贺鲁把手中大刀的刀头直插入地,两腿用力一夹马肚子,只见白骠石破天惊大叫一声,骤然猛地一抬身,两条腿竟然拔出来了,随着前蹄的拔出,一股清泉也随之潺潺流出,三军见此情形,激动地大声呼喊“快看,马刨神泉”!士兵引此甘泉后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击败敌军,此战最终大获全胜。因天降祥瑞,马刨得之,所以取名叫马刨神泉。
水母圣庙
感恩寺
水母雕像
聚贤古亭
/观风楼/
/水母庙古钟/
/山水姻缘石/
水母庙相传是明代建造的,有着多年的历史。为了纪念天降祥瑞的马刨神泉,当地村民建立了水母神庙用以膜拜水母之神,每到大旱之年,当地村民和当地乡绅地方官员都会来水母庙祈求降水,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即使是今日,也能看到有人来此祈祷。水母庙是一个宗教活动场所,是道教庙宇,许多人为了祈求平安,祈求富贵,祈求健康,祈求事业蒸蒸日上,祈求学业步步高升都会来此进行跪拜祈求。感恩寺是为了纪念贺鲁将军刨泉造福当地一方百姓,缔造峪道河之功德而建立的,是一个佛教文化场所。聚贤亭是当年汾州才子门饮酒作诗,琴棋书画的场所,但是水母庙,感恩寺和聚贤亭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大面积焚毁,破坏。到新中国成立只剩下断臂残垣,到了八十年代,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修缮下逐步恢复了往日的风采。
三、将军神祠
将军祠是专门为了祭奠贺鲁将军的功德而建造起来一座祠堂,主殿高大雄伟,长25米,高六米,无论远望还是近观都非常雄伟。将军祠的殿前广场是一方水母池,伫立水母雕像,与将军祠内的贺鲁雕像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广场左右各一铜狮,庄严威猛,镇守神祠。最值得注意的便是将军祠后面的十二座石碑,又叫将军祠碑林。其中四碑内容主要介绍贺鲁将军之生平功德,再者四碑则介绍山海经和水经注之内容,阐述这里的地利水势。还有四碑则介绍抗日战争中为了保护将军祠不被日军破坏,英雄牺牲的八位道士之英雄壮举和人物生平。
十二座石碑伫立在将军祠之后,诉说着历史的故事,纪念着英雄的大义,承载着神祇的守护。为将军祠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将军祠大殿/
将军祠石碑林
将军祠石碑林
八百道士遇难纪念碑
贺鲁将军功德碑
/将军祠广场铜狮/
/无字古碑/
结语
马刨神泉作为汾州八景之首,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人文历史底蕴积淀深厚,是汾州儿女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财富,需要一代又一代汾州儿女去保护,去传承,去发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文化遗产就是宝贵财富,保护好马刨神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