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死亡的本质科学猎奇

北京中科医院坑 http://www.wzqsyl.com/

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

死亡的本质是什么?从表面上看,死亡与存活相对,对于非生命体来说,它们是没有死亡的,比如一块石头,它无论是什么形态都不能用“活或者是死”来形容,也就是说死亡是发生在生命体身上的,我们平常看到的树木枯萎就是典型的死亡。

狭义的死亡?

死亡是生命最终的走向,狭义上说,它就是指生命体所有的生物学功能全部停止。就目前来看,所有的已知的的生物都会死亡,而死亡有包括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两种,正常死亡就是指正常的生老病死,任何的生物都有一个生命周期,而不同的生物生命周期不同。就拿动物来说吧,动物的寿命通常是性成熟年龄的5倍左右,比如人类在15岁左右性成熟,平均寿命在75岁左右,大象性成熟的年龄在14岁左右,平均寿命在70岁左右,老虎3岁左右性成熟,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等等。

对于植物来说,它们的生命周期就没有规律可循了,相对来说越小的植物生命周期越短,比如许多杂草都是一年生的,而像银杏这种高大乔木寿命甚至可达千年。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到目前为止,已知的不会自然衰老的生物只有一种,它就是灯塔水母。因为灯塔水母到性成熟之后会再次回到幼年时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返老还童”。

广义上的死亡

广义上的死亡泛指一切物体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过程,这就超出了我们对死亡的定义,因为广义上的死亡包括无生命体。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地球属于并不属于生物的定义,它就是一颗宜居的星球,它来源于亿年前的一次宇宙大爆炸,经过不断的积累到了距今约46亿年前才形成的。再次之前,都没有地球这颗星球,这就是地球从无到有的过程。

随着地球生命的进化,到了今天,地球的环境已经经历了数次改变,生物也经历了数次灭绝与重生。到了人类登上“霸主”地位之后,各种资源被疯狂的利用,地球因此千疮百孔,照这个速度下去,地球再次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而这又是地球从有到无的过程。

因此,广义的死亡就是事物从有到无的过程。

以上两种是比较刻板的死亡解释,下面我就说一下自己对死亡的看法

在地球上生活的任何生物对其他生物的死亡大都是熟视无睹的,即使陪伴了十几年的宠物死亡,悲伤也只不过是暂时的,这是一种礼记的思维模式,因为如果垂怜万物,人的承受能力的也是不允许的。

在我看来,死亡并不好定义,因为对于一个生物来说如果是某个部分死亡,能不能称为死亡呢?举个简答的例子,人在头部重伤之下可能会脑死亡,而脑死亡按理说,大脑已经不会发出任何的指令,此时整个生命形态趋于静止。但是,有些个体仅仅是脑死亡,身体内部的器官还能正常运作,甚至有些脑死亡的孕妇还能产下健康的婴儿。在这种情况下定义死亡未免有些偏颇。

并且在一些生物生命体征完全消失以后,它也是有再次苏醒的可能性的,比如我们说的死而复生,那在机体生命体征完全消失以后,我们也不能称之为死亡了。再比如有一些人在临死前会器官捐献给活着的人,那么这个人的器官到了新的人身上之后依然运作,这也不能成为死亡。

因此,严格意义上说,死亡的定义很复杂。

到目前为止,人死后到底去了哪里?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而争议的焦点就是灵魂和磁场上。虽然这么说有一些伪科学的成分,但是对于目前为止的事物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倘若人死后真的有灵魂和磁场的存在,那这些算不算生命体的一部分呢?而这些依然以某一种形式存在的话,算不算还活着呢?这一切还有待于科学的进一步探索。

总结

从狭义的角度看,死亡是指事物从有到无,而且该事物消失之后不再出现。但是基于死亡定义的复杂性和现在科学认知的水平有限,我们也只能这么认为了。不过,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死亡终将被真正的定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mua.com/smtz/112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