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是一种低等的无脊椎浮游动物,全世界的水域中有超过余种的水母。
水母早在六亿五千万年前就存在了,它们的出现甚至比恐龙还早。
水母的身体外形就像一把透明伞,伞状体的直径有大有小,大水母的伞状体直径可达2米。伞状体边缘长有一些须状的触手,触手的数量依水母的种类不同而不同,有的触手可长达20-30米。
水母都是肉食性的,以浮游生物,小的甲壳类、多毛类甚至小的鱼类为食。大多数水母的触手上都有数量不等的刺细胞,像毒丝一样,能够射出毒液,猎物被刺螫以后,会迅速麻痹而死。触手就将这些猎物紧紧抓住,缩回来,用伞状体下面的息肉吸住,每一个息肉都能够分泌出酵素,迅速将猎物体内的蛋白质分解。水母一旦遇到猎物,从不轻易放过。
水母身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其体内含水量一般可达98%以上,它的身体透明,还有漂浮作用。有些水母不单颜色多变,而且还会在水中发光,有些闪耀着微弱的淡绿色或蓝紫色光芒,有的还带有彩虹般的光晕,当它们在海中游动时,就变成了一个光彩夺目的彩球。
水母通过收缩外壳挤压内腔的方式,改变内腔体积,喷出腔内的水,通过喷水推进的方式进行移动。当水母遇到敌害或者在遇到大风暴的时候,就会自动将气放掉,沉入海底。海面平静后,它只需几分钟就可以产生出气体让自己膨胀并漂浮起来。
水母没有真正的眼睛,但是它拥有原始的视觉器官“点眼”,分布在其伞状体顶部边缘。和很多昆虫的复眼一样。水母的这些眼睛一半没有成像的焦点,但是和许多低等动物一样,它们可以感受到光和影,也能觉察出外界环境光线的变化。因此水母就是凭借这样的视觉系统在水中生活,根据光影变化发现和避开障碍物。水母的点眼分布在其伞状体顶部边缘,点眼的数量根据水母的种类的不同有很大差别,普通的水母拥有8-10个点眼。
水母的伞状体内有一种特别的腺,可以发出一氧化碳,使伞状体膨胀。水母触手中间的细柄上有一个小球,里面有一粒小小的听石,这是水母的“耳朵”。由海浪和空气磨擦而产生的次声波冲击听石,刺激着周围的神经感受器,使水母在风暴来临之前的十几个小时就能够得到信息,从海面一下子全部消失了。
有些水母可以发光,例如栉水母在海里游动,身体显现着球形的蓝光,后面的几条长长触手在闪耀着细长的光带,随着栉水母游动时的身体弯屈和摆动,光亮也是千姿百态,十分优美动人。原来水母的发光源与其它动物是不同的,其它动物大多是荧光素、荧光酶经过氧的催化作用,因而发光。可是水母发光靠的却是一种叫埃奎林的神奇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遇到钙离子就能发出较强的蓝色光来。每只水母大约含有50微克的发光蛋白质,而钙是生物体运动必需的离子,体液和细胞中都有一定量的贮存,所以只要水母活着,就会一直发光。因研究水母的发光原理,下村修等获得了年诺贝尔化学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