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铜引发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30909/4253317.html
在大海里,生活着很多奇形怪状的生物,它们的形态与我们常见的陆生生物完全不同。有的像外星人一样长了很多触手,身体却像宇宙飞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海洋中生活着的各种各样的神奇生物吧!
无数触手起伏交错——角耳雪锉蛤
这是一种常见于浅海石块下的双壳类生物。图片中白色的部分是它的贝壳。它通过扇动贝壳、喷射水柱的方式移动,并不停用触手着地,一边喷水一边在海底跳跃逃生。与我们以往见到的双壳类不同,它的行进速度相当快。这种双壳类壳长2厘米。
—
定居慎戎
图为没有钻到鞘里的慎戎个体。由于没有鞘的阻力,它可以快速地游动。这只慎戎全长4厘米,是慎戎属里最大的一种。注意观察,照片里的个体只有一只钳子。
慎戎:大海里的外星人
慎戎是软甲纲戎亚目动物,和虾、蟹一样同属于节肢动物,其栖息范围为外海表面至水深米左右。慎戎会袭击樽海鞘、水母等胶质浮游动物,打个洞钻进去,再吃掉它们的身体。用脚撑住樽海鞘的壳,尾部则从洞里伸出来划水,好似身披着在科幻电影中常见的战斗盔甲操作一艘小型的宇宙飞船。电影《异型》里也出现过以它为原型的生物。
虽然它的游速快得出人意料,但行动起来却如不倒翁一样骨碌骨碌转个不停,看上去很活泼。触摸一下有慎戎入住的樽海鞘,我们会发现它比原本的樽海鞘更硬一些,这应该是慎戎对壳进行了加固的缘故。雌性慎戎在壳里繁衍后代,小慎戎以樽海鞘为食生长发育。这可真是智者在资源匮乏的外海或深海里的生存之道啊!
慎戎的“家”
图为在樽海鞘壳里生儿育女的慎戎。可以看到樽海鞘里有不计其数的慎戎幼体。在海里也可以看到使用了很久的樽海鞘壳,上面布满了洞。图片上这枚樽海鞘壳全长2.5厘米。
—
梭形纽鳃樽
这种海樽也不幸被列入了慎戎的食谱。它的身体由透明胶质构成,两端有孔。前端吸进海水,再由后方排出,使得身体像水泵一样运动。体内有由黏液构成的网,可以捕食细菌和浮游生物。照片中的个体身长3厘米。
水母:在大海里自由飘荡
这是一种触手从伞状体中央伸出来的奇怪水母。通过变换触手方向来保持平衡。一般情况下是透明的粉色,但偶尔会发出绿色的光。伞状体直径约1.5厘米。
下图下方为具有类似眼球一样气胞体浮囊的根水母。垂吊在气胞体上的部分可自由伸缩、在海中畅游,很是奇妙。它具有看上去就充满危险性的颜色,被刺一下会很痛。纤细的触手可达数米长,因为身体透明所以不易发觉。被它袭击的时候,会发出“啪”的响声,小鱼之类的生物完全不是它的对手。
体重的90%以上由水组成,同时也不具有骨骼等较重的身体结构的水母虽然在陆地上无法保持自身的形状,但因密度与水相近,所以可以自由地在水中浮游生活。它的触手伸缩自如,甚至可伸长达自身体长的数十倍。无论是在水中漂浮的生存方式,还是其自身形态都十分适合海洋环境。和以剧毒知名的僧帽水母同属一类。照片中的个体全长10厘米。
栉水母:彩虹色的宇宙飞船
栉水母虽然名字叫水母,但其实它是跟水母类(刺胞动物门)全然不同的另一类动物。因为没有触手,所以不用担心被它刺到。照片里看到有颜色的部分是由被称为栉板的小型板状结构并排形成的推进器官。它本身并不能发光,我们看到的亮光是其折射太阳光形成的。左下部前端白色的部分是栉水母的口部。
它会因为受到刺激而突然游走,用手轻轻搅动海水,就可以看到它“嗖”地一下逃跑,速度之快令人吃惊。它还会张着大嘴,顺嘴吃掉一些小型栉水母。在昏暗的海里,栉水母仿佛一艘前进的宇宙飞船。下图中全长15厘米。
漂浮的幼体:体色可转瞬即逝
海星、海胆、蟹、虾、章鱼、贝类及珊瑚等许多动物,它们的幼年时代都过着浮游生活,成年后才会潜入海底的角落。在随波逐流的漫长旅途中,幼体们因被天敌捕食或者其他种种原因导致存活率很低,只有幸运儿才能够坚持抵达适合成体生存的环境。
可能是为了便于从天敌口中逃生,多数幼体呈透明状。本页中的幼体所呈现出的色彩会在眨眼间转瞬即逝。
砂海星类的幼体
透明的部分不久就会被黄色的海星型部位所吸收。体长15毫米。
—
琵琶蟹类的幼体
身体后侧、眼睛旁边隐约可见有几只纤细的腿在奋力划动,以便在海中盘旋畅游。这种无法预知运动方向的运动模式与苍蝇和蚊子有些类似。身上伸出的3根条状组织十分显眼,体宽约1厘米。
—
海葵类的幼体
它的触手时而伸展、时而收缩,以各种各样的形态漂浮在海中。体长5毫米(中间的白色部分)。
—
星虫动物的幼体
受到刺激后身体部分会收缩成圆球状(上图右边)。过一会儿伞状部分则又会像花朵一样绽开。它的成体形状很像蚯蚓,生活在海底。体长约5毫米。
—
船蛸:带壳的章鱼
船蛸能自制外壳,在外海浮游生活,是一类特殊的章鱼。它的两个外壳并列,看上去像葵纹,因此也被称作“葵贝”。只有雌性才会在孵化后由第一对腕(触手)分泌出碳酸钙,形成半透明的壳,并在日后于壳内产卵。与雌性可达30厘米的体长相比,不带壳的雄性仅能长到约1.5厘米。照片中正在成长的雌性个体壳长约1厘米。
—
蛸乌贼:触手退化
乌贼有10条触手,章鱼只有8条。在捕获猎物时,乌贼常会用到其中较长的两只触手。但有一种栖息在深海的乌贼,小时候有10条触手,长大后却会退化变成8条。图片中的个体体长7厘米。
—
浑身长毛的毛蹲龙虾
生活在壶状海绵凹陷处,其主要特征为浑身长毛,看上去像刺猬一样,属异尾下目。
—
海葵虾:被截断的身体?
虽然看上去花枝招展,但在其藏身的海葵中却不是那么显眼。这只海葵虾身上的斑纹使其看上去像被切断了似的,可能因此瞒过了敌人的眼睛。体长1.5厘米。
海中生长出的种种形态
让我们看看海洋和陆地的差异。在海里,浮力会将物体从重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与水的阻力相比,空气的压力显得微不足道。因为作为食物的浮游生物会随着海水扩散到四面八方,所以动物们就算一直待在一个地方也能够生存下去,而陆地上的情况则全然不同。有不少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生物形态怪异,我们不妨多想想它们为什么会长成这样,并想象一下它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花柳海蛞蝓
虽然没有壳,但它与蜗牛同属腹足纲。海蛞蝓在海洋里漂浮移动,遇到敌人时会自行切断身体的一部分逃生。体长3厘米。
—
波纹艳泡螺
照片中隆起处为螺壳。近年来,科学家将它从海蛞蝓(后鳃目)中划出,分到了异旋目动物里,是介于海蛞蝓和蜗牛(有肺目)之间的一种动物。体长7毫米。
—
龟螺
作为浮游生物,龟螺终其一生都在海中漂荡,属翼足目,两根线绳一样的鳍由足部特化而成,伸缩自如。它的壳长约6毫米。
—
眼蚕
它受到惊吓会释放出绿色的液体。体长15厘米。
—
海樽
与纽鳃樽同属脊索动物。其体内的白线被称为体壁肌。
—
盛装水母
虽然它长得不太像水母,但确实属于水母的一种,且是由很多只个体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群体。红色部分可以伸出触手。体长约20厘米。
新媒体编辑/小帆帆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