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乙烯甲醚是诱导蝗虫聚集的一种信息素

北京冻疮医院 http://m.39.net/pf/a_8728555.html

摘要

这篇文章的实验通过行为测试、电生理记录、嗅觉感受器特性和现场实验,发现4-乙烯甲醚(4VA)是能够诱导蝗虫聚集的一种信息素。尽管这种信息素只会当蝗虫形成聚集时特异性释放,但当4,5个单独的蝗虫凑到一起时也会释放4VA,它会特异性的从蝗虫触角上释放。作者同时鉴定到OR35时4VA的特异性嗅觉接收器。用CRISPR-Cas9敲除OR35后,明显降低了触须对于4VA的电生理学反应,最后进行实地实验验证4VA的吸引性。

实验结果

1.蝗虫被4VA吸引

在作者鉴定的35种挥发性物质中,发现了六种化合物:苯乙腈、苯乙醛、4-乙烯醚(4VA)、2,5-二甲基吡嗪、苯乙醇和苯甲醚。它们在蝗虫群体中的释放量显著高于单独的蝗虫(如图1a)(用矿物油做对照)。

图14VA对迁徙的蝗虫表现出强烈的吸引作用;

a:聚集蝗虫和单独蝗虫体内的苯乙腈(PAN)、苯乙醛(BA)、4-乙烯苯甲醚(4VA)、2,5-二甲基吡嗪(DP)、苯乙醇(PhA)和苯甲醚(AS)含量;

b:蝗虫在可选择的两种环境下的行为追踪设置(矿物油为对照);

c:蝗虫对于六种组分的反应,每个设置中蝗虫的数量n分别为n=30(PAN),28(BA),34(4VA),33(DP),32(PhA),34(AS)

使用双向选择的平台,根据蝗虫在每个区域移动的总时间和距离来评估蝗虫的偏好(图1b),发现只有4VA对其有明显的吸引作用,而苯乙腈对其有排斥作用(图1c,图1a)。

然后用相同的测定方法,作者根据猜想测定愈创木酚,苯酚,邻二甲氧基苯这三种挥发性物质及其混合物对蝗虫的行为影响,其中愈创木酚表现出了对聚集行为的抑制作用,苯酚和邻二甲氧基苯的混合物也对聚集行为表现出抑制作用。

2.4VA对不同年龄段和性别蝗虫的诱导作用

用4VA对三个生长阶段(G3、G4、G5)的蝗虫幼虫以及成虫进行诱导实验,都表现出了很明显的诱导作用(尤其是刚蜕皮时)。当4VA的浓度在0.5-ng/ul时效果最好。蝗虫对4VA的诱导并没有表现出性别特异性。单独的蝗虫和群体中的蝗虫对4VA的诱导作用表现出的行为是相同的。

3.4VA的含量

4VA在蝗虫中的含量如图2a,4VA几乎在身体的各个组织都能检测到,然后储存在背板和后腿里。4VA含量随年龄增加,在蜕皮后的24h时4VA含量达到最高,含量与性别没关系(如图2b)。

图2根据密度而释放4VA,利用锥形感受器诱导蝗虫发生聚集反应;

a:蝗虫体内和粪便中4VA的色谱分析图;

b:不同性别蝗虫幼虫G1期到G5期的4VA释放量

4.4VA对群体数量变化的响应

4VA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多而增加(如图2c),为了验证4VA释放的最低条件,将不同密度的蝗虫进行实验,发现最少4,5个蝗虫被放在笼子里(如图2d)时会开始释放4VA。

图2根据密度而释放4VA,利用锥形感受器诱导蝗虫发生聚集反应;

c:不同种群密度下4VA的释放量有显著差异;

d:4VA的释放量随数量的变化

表4.2南极虾聚集的可能原因

5.4VA锥形感受器

为了检测到底是哪个感受器接收了4VA信号,对这些感受器(锥形、刺形、腔锥形、毛型)逐个进行了实验,发现锥形感受器效果最好(如图2e),用与行为实验相同的浓度梯度(0.05—5,ng/μl)进行实验发现锥形感受器对4VA的浓度有效应曲线(如图2f)。

图2根据密度而释放4VA,利用锥形感受器诱导蝗虫发生聚集反应;

e:四种接收器在4VA情况下的运动情况;

f:聚集和单个情况下,圆锥接收器对不同浓度4VA的运动(字母法表示显著性)

6.4VA诱导作用是由OR35基因赋予的

测试青蛙卵母细胞的31个嗅觉感受器对28种气味的电生理学反应,在气味-受体基质中,OR35对4VA的反应最强(如图3a),在蝗虫中也是这样。

图3OR35基因调节4VA对蝗虫的吸引力;

a:用28个种气体对31个气味感受器进行实验,每种情况用n=7个青蛙卵母细胞

作者使用组织免疫学方法来确定OR35的位置,发现OR35在蝗虫的触须上(如附加图3a,b),根据CRISPR-Cas9的方法使用sgRNA去除Or35基因第一个外显子的两个碱基,使OR35蛋白截短(见附加图4a-d)。与正常相比,敲除后对4VA的反应明显降低(见图3b以及附加图4e,f)。

附加图3OR35在蝗虫大部分的器官中都有;

a:共聚焦显微镜下OR35的图片,Bright表示亮视野显微镜,NC表示阴性对照;

b:在总共的53个锥形触须中,50个触须(红箭头标出)都很明显,只有三个不明显(白箭头标出);

附加图4OR35突变系中纯合子的产生

a:在DNA水平检测到5种Or35突变

b:在mRNA水平上检测到了两个碱基缺失的突变

c:用CRISPR-Cas9制造OR35突变的蝗虫

d:筛选获得二碱基突变的纯合子的示意图。

e:与野生型相比,突变株的OR35蛋白水平显著降低。

7.实际现场中4VA对蝗虫的吸引力

为了验证4VA的作用,在草地放置20组4mg的4VA和20组CH2Cl2进行实验,释放蝗虫看它往哪边走(如附加图5a)最终有80%的蝗虫飞向了4VA(如附加图5b)。然后用粘板做户外测试(如附加图5c),12h后,有26个蝗虫被引向4VA,3个被引向对照,无性格偏向性(如附加图5d)。

附加图54VA诱导蝗虫飞向人工诱饵;

a:二选择人工诱饵;

b:蝗虫更倾向于飞向4VA的区域;

c:人工陷阱实验的设计思路;

d:蝗虫在4VA陷阱板上被捕获的更多

然后在蝗虫自然繁殖地采取了多种实验方法,试验地根据地形和植被选择,并将当地的蝗虫密度进行定量。(如图4,a)。

图4用4VA吸引自然环境的蝗虫;

a:实地陷阱实验的原理图

根据线性模型:数量∝(正比于)处理数*实验区数*蝗虫密度,计算发现背景蝗虫密度没有影响4VA的效果,于是改进了新的线性模型:数量∝处理数+区块数(见图7),这样区块(占2.16%)和处理(占7.87%)都能对计数产生明显影响。4VA的回归曲线高于对照。

8.结论

之前有报道过说4VA对蝗虫和植物有用,但对其他动物没有研究,且这么多物质里只有4VA对蝗虫有诱导作用,说明4VA是特异针对蝗虫的。

4VA还可以用来测量这一片地区的蝗虫数量,来提前预告蝗虫爆发。

4VA释放的很少,所以以前的实验仪器精度可能检测不到。

实验方法

1.挥发性物质的收集与化学分析

采用静态固相微萃取(SPME)收集挥发性物质,在有盖的玻璃瓶中放置蝗虫,插管进去收集。用-GC+TQ+DB-1MS串联的柱子进行分析,GS串联的MS里离子轰击温度为℃,用氩气轰击,压强为2Torr,氦气流速为1ml/min。用不同的标准品做外标。

4VA是通过溶剂提取来的。将组织放到管里加入超滤的水,用电拄匀质。角质组织在液氮中匀质。加入己烷和四甲基苯乙腈作为内标。

2.单感受器的检测

将蝗虫用蜡固定住,把钨丝用10%的NaNO2电镀磨尖,在显微镜下将接收电极插到蝗虫的屁股里(1~4个腿长处),参比电极插到眼睛处,将接收电级连接到信号放大器,将化学物质用矿物油稀释后再做实验,矿物油单独作为空白对照。

3.OR在青蛙卵母细胞中的表达及电信号的检测

将青蛙在冰水中麻醉30min获取卵母细胞,卵母细胞在18℃下孵化2周,用显微注射法注入25ngOrcRNA和25ngOrcocRNA,然后再在18℃的Ringer缓冲液中培养2天,并添加抗生素和血清。采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记录全细胞电流。用双电极电压钳放大信号。

思考

文中提到了一些有机物大分子具有诱导作用,这些诱导物能否对水母或者广泛的动物产生诱导作用还未知。

在做水母的诱导实验时,也要对不同生长阶段的水螅体、碟状体、成体进行实验。进行实地实验时需要根据当地水母的密度来估算信息素的诱导作用,海洋中水母密度测量方法可以使用视频计数。

需要进一步阅读关于水母感受刺激的文章以开展实验路线的设计。需要学习基因敲除以及动物细胞培养的细节操作。

题目:

4-Vinylanisoleisanaggregationpheromoneinlocusts

年份:

期刊:

Nature

作者所属机构: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病虫害鼠害综合治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互作卓越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原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mua.com/smfz/6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