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博物君rdquo揭秘

▲点击选购精选好物

[博物君]张辰亮,爱自然的你对这位大神肯定不陌生。学识渊博,文笔幽默风趣,作品常以直观的图解和亲身体验向读者分享知识。从生活出发,亲自考证,也是我认为博物君的作品所具备的最大特点。

两位博物君跨越百年的对话

01

聂璜遥想

《海错图》清宫里最“奇葩”的图谱

人类对海洋的好奇从未停止。清康熙年间,[聂璜]绘制了一部海洋生物图谱,取名为《海错图》。“海错”的“错”取种类繁多之意,书中共描绘海底生物共多种,皆为聂璜亲眼所见或亲耳所闻后所绘制出来的。

▲《海错图》和里面画的生物。图/《博物》

画工不算最精巧,画风也不算最漂亮。然而,在好东西不计其数的故宫里,它却得到了历代皇帝的喜爱,尤其是乾隆,对它爱不释手,声称它“满足了自己对大海的想象。”

这就是《海错图》,它成书于清康熙年间,是浙江人聂璜绘制的一部海洋生物图谱。

▲鲥鱼。图/聂璜《海错图》

聂璜是个对海洋和生物特别感兴趣的人,恰逢康熙年间,海禁开放,他便云游四海,从河北、江浙一路到云南、广西,有河有海的地方都逛了个遍。

他把在中国沿海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海洋生物都画进了这部图谱,从翻阅古籍文献,到去海鲜市场观摩,甚至广泛结交渔民。无论是看到的,还是听说的生物,他都会把它画下来,共描绘了多种生物。画风清奇,每幅图都配有文字介绍与小赞一首,读起来颇有趣味。

▲鳄鱼。身上的火焰是画上去的,推测可能为上贡所绘制的祥瑞。但聂璜以为是真的,画了下来。图/聂璜《海错图》

《海错图》里,不但有生物具体的长相,还有习性、食物链、传说方志等。当然,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本“海鲜”图谱,还都推荐了烹饪方法。

《海错图》画风非常独特,甚至有些幽默感。动物们的“表情“看起来都非常一本正经,甚至有些目光呆滞,偶有几幅做凶狠状,也带着点诙谐的感觉。

▲人鱼。简直就是一个肤色深的秃顶中年男子嘛!图/聂璜《海错图》

聂璜在此书作成后,并没有打算上贡给皇家。直到雍正年间,太监苏培盛把它带进宫中,后来才成为乾隆皇帝的枕边书。

乾隆把它摆在最重要的居所重华宫内,方便随时翻阅,甚至下了好几次圣旨,要求重新装订。若干年后,他组织编纂清代皇室书画珍品大全《石渠宝笈》及其《续编》,又专门把《海错图》放了进去。

02

张辰亮自述

《海错图笔记》

一本清代“海鲜”图鉴的解密笔记

三百年后,《海错图》激起了“博物君”张辰亮对于海洋世界的暗涌般的好奇心,他从现代生物学的角度,对《海错图》记载的生物进行分析、考证和实地考察,并写下了《海错图笔记》,开始了和聂璜跨越时空的对话。

▲点击上图查看

中学时,我有一次去故宫玩。身为生物爱好者的我,被书画展区的一排动物画谱吸引了。沿着展台看过去,第一本是《鸟谱》,精美绝伦的花鸟画。第二本是《鹁鸽谱》,各种古代观赏鸽。第三本《兽谱》,各种走兽,里面有一张是一头黑猪。当时我觉得有点儿可笑,一头猪也值得画进皇家画谱?

▲年,美国西海岸观察侧腕水母。供图/张辰亮

但当我看到最后一本《海错图》时,那头猪已经完全不算什么了。这本画谱里全是稀奇古怪的海洋生物,画风也和前几本截然不同。说它是工笔画吧,动物的神态又十分卡通;说它是漫画吧,可又一本正经的样子。而且这些动物似乎在现实中都有原型。记得有一幅是“井鱼”,画的是一只头顶喷水的大海兽,一眼即知其原型是鲸鱼。

▲鲸鱼。除了会喷水,好像没什么相同点了。图/聂璜《海错图》

看惯了花鸟画的我,惊讶于中国竟然有如此有趣的海洋生物图谱。同时,我感觉体内一个暗埋的兴趣点发光了...

年,一听说《海错图》被故宫出版了,我立马买了一本。但我发现,书中也有不靠谱之处。比如有些动物聂璜未曾亲见,仅根据别人描述绘制,外形有很大失真。关于生物习性的记载,也是真假混杂。也正因如此,我得以从文字和画中发现蛛丝马迹,辨别真伪,并一步一步推理分析,从而鉴定出画中生物的真身。就像在破案一样,非常过瘾。

▲,马里亚纳军舰岛,正在拍摄粒唇鲻的张辰亮。供图/张辰亮

·年,我开始正式考证书中的生物;·年,出版了《海错图笔记》;·年,出版了《海错图笔记·贰》;·现在,就是这本《海错图笔记·叁》。

▲《海错图笔记》系列。摄影/honyi

《海错图》这本书我为什么喜欢写,就是我得跟着聂璜的思路走,先看一遍原文,他到底写了什么?聂璜会给你很多有趣的提醒。

如果我们现代人要介绍一个生物,我们绝对不会按照他那种思路去写,怎么想都想不到那个点上。尤其我们干科普的,有时候形成一个套路,但是他会给你提供新思路。比如说鳓鱼,其实他就提了一句,“头那有骨,杂凑拼之,俨然一鹤”。

▲《海错图》中说,鳓鱼头骨拼起来,“俨然一鹤”。张辰亮联系到一位擅做鱼骨标本的爱好者,对方用鳓鱼头骨拼成的鹤。图/《海错图笔记·叁》

聂璜写书行文,就是在看到一个物种以后,去找物种所有资料,然后去探访渔民,去问他的朋友,自己观察标本,最后把这些都记录下来,再给出自己的分析。其实考证就是这么个流程。我跟聂璜做的可以说是一样的事情,只是建立在了更现代科学的基础上。

比如大闸蟹的“闸”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话题其实大家都在聊,但是每个人都只是在抄。一搜大闸蟹是怎么来的,复制粘贴,有时候内容前后矛盾都不知道。我自己写的时候,就会去分析不合理之处,还要找其他人是怎么反驳这种观点的,最后两相对比,才做出一个判断来。

▲溱湖渔民的传统蟹簖示意图。图/《海错图笔记·叁》

我发现其中有一个学说,“闸”是一种抓蟹的工具——蟹簖。我以为这个东西已经非常常见了,但是考证的时候发现根本就不是,有些景区里的竹篱笆就假装是蟹簖。其实那玩意一看结构就不对,根本就逮不着大闸蟹。

现在一般没有人用蟹簖来抓蟹了,它已经几乎失传了。我发现只有溱湖那个地方才管大闸蟹还叫簖蟹,我就找到当地一个卖大闸蟹的商人。他帮我去渔业社问,最后才找到了一段老视频,是当时央视请一个老渔民让他现场搭了一个簖,这才把结构拍清楚了。然后在这基础上,我又跟画师沟通,才把蟹簖的结构复原了出来。

▲点击上图查看

在《海错图》里你会发现,聂璜当时无法解释一些现象,只能把这些现象记录下来,等待后世有人能够解释。

比如说《海错图》里边有一种鱼叫麻鱼,图画得很不清晰,几乎没有长成那样的鱼。但是按照文字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电鳐,这种鱼会放电,人一拿着就被电麻了,所以叫麻鱼。麻鱼是别人跟聂璜转述的,画出来就很失真。

▲麻鱼。图/聂璜《海错图》

聂璜说说鱼身上长着虎纹,我去考证,发现中国长虎纹的电鳐其实只有一种,叫丁氏双鳍电鳐;它的纹饰多变,有点状的、豹纹的,也有虎纹。那最后就基本上可以确定,麻鱼就是丁氏双鳍电鳐。

看《海错图》时,当我发现今天的科学已经可以解决其中一些问题,而我是第一个(回答了这些问题并写作下来的人)。这时候,我就好像真的有了一种跟聂璜「跨时空对话」的感觉。

▲《海错图笔记》。摄影/honyi

想知道更多

有趣的考证故事吗?

《海错图笔记》

揭秘清代奇葩皇家图谱

《海错图笔记》1-3册

都在顽主驿上架啦

听说看到最后的人,运气都很不错!

点击查看??

神秘海洋世界的权威视觉典籍,同类科普读物无法企及的内容涵盖!

众多推荐的自然科普书中,《DK海洋大百科》封面我觉得是DK系列里zui用心最漂亮的一个版本,跨越整个页面的大水母很有冲击力。起鼓+反光工艺的设计也是绝了!光一照不仅漂亮,更有种大海的神秘感!毕竟DK的产品是块“肥肉”,国内授权给了不同的出版社。而南方日报出版社的海洋大百科,太用心了!!这是我刚收到的一本,之前的搬家时落在天津了。忍不住又买了一本,实物还是那么惊艳!8开大本,6斤重的书,个海洋知识。光是翻译就耗时4年的科普巨著,中文版比英文原版都厚实。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知识框架搭建的非常合理,真正做到了适合各年龄段读者。而且书中将专业海洋名词整理成了词汇表,还按笔画将物种所在的页数进行归类以便于快去查找,跟查字典一样,特别贴心!让你成为朋友眼中货真价实的“知识库”。《DK海洋大百科》原价顽主驿特惠包邮

点击下图购买

??

想见识更多新奇的逼格好物?想知道这些好玩的都怎么买?想避开别处买买买里的大坑?我们为你搜罗来自全球的宝贝获奖产品,黑科技,断货王…数万好物等你翻牌添加小妹!朋友圈有更多宝贝哦!▼

扫码查看爆品汇总

??

让我们一起去享受这个世界更多的美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mua.com/smjg/76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