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顶级掠食动物

只是对动物比较感兴趣,所以整理了这些资料,这些动物出现先后顺序大致按时间顺序排,具体时间无法太精确。本帖并非绝对严谨,其中有个人观点。

看到这第一个动物,你一定会认为我是在钓鱼!其实不然。在前寒武纪,海绵作为最古老的多细胞动物诞生在了原始海洋里。依靠较大的体型,在这充满原生动物与藻类植物和各种微生物的海洋里滤食着各种浮游生物,且没有动物能直接捕食海绵,自然站到了当时前寒武纪海洋中食物链的顶端。但很快,生物的演化使得海绵动物不得不让出食物链的顶端。

海绵动物在食物链顶端的帽子还没捂热,就被腔肠动物摘下了。腔肠动物是真正意义上的多细胞动物,其原因就是有了器官与系统的明显分化。腔肠动物优于海绵动物的地方就是拥有了神经系统和自主捕食的能力。虽然腔肠动物没有神经中枢,但神经系统的产生是进化史上的一个关键。由于有了神经系统,腔肠动物可以更方便感知外界刺激,而且有了主动捕食的能力。在前寒武纪的海洋里,腔肠动物的代表有早期的水母和先光海葵等,它们轻松地捕食着各种微小生物,包括海绵动物的幼虫等。

在寒武纪,不知什么原因,生物种类一下子丰富起来,进化也快了许多。其中最知名的动物就是三叶虫了。三叶虫是一种早期的节肢动物,生活在海底,身上批盖了硬质的外骨骼,而且有了明显的身体分节,可以更加灵活地运动。三叶虫的身体里有了十分完全的器官和系统。三叶虫的最大体长可达70cm,依靠硬质外骨骼,较大的体型,灵活的运动能力,可轻松地捕食各种小生物。但是,三叶虫的顶级掠食者优势很快就被另一种生物的出现而打破。

整个寒武纪最可怕的掠食者——奇虾,是整个寒武纪海洋的皇帝。奇虾身体构造类似三叶虫,但是奇虾的体长可达2m,在寒武纪的海洋里,奇虾所向披靡,没有任何生物对奇虾具有镇压作用。奇虾的身体两侧有巨大的片状翼,可以迅速游动,触角上长有倒钩,可以轻易撕碎三叶虫的外骨骼。硕大的体型对寒武纪海洋中任何生物都有压倒性的优势,奇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食物链顶端的位置据为己有,但到了寒武纪的后期,它们不知什么原因迅速灭绝殆尽了。

进入奥陶纪,首先进化出了很强大的软体动物,代表动物就是巨型鹦鹉螺。庞大鹦鹉螺的软体居住在一个很长且薄的圆锥型壳里。它没有鳍和尾巴。是最早的头足类软体动物。与三叶虫和其他甲壳纲的节肢动物相比,鹦鹉螺不光有坚硬的贝壳,而且有强而有力的长长的触手,使得它的攻击范围和捕食范围更广,这十分有利于掠食。而且,这些鹦鹉螺的成体长度普遍可以超过10米,这样的体型优势如同寒武纪的奇虾般,可以对其他生物造成毁灭性的压制。在奥陶纪,没有生物可以与之匹敌。

海蝎子是经过进化的全新的节肢动物,从奥陶纪到志留纪在海洋里横行霸道。他们与节肢动物祖先三叶虫和奇虾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进化出了破坏性极大的螯肢,差不多有人的小臂一样长。身后的蛰针与水果刀一样长且锋利。他们体长可达2m,有了这些攻击武器,他们可以轻松地将鱼类,小型鹦鹉螺等动物大卸八块作为自己的美餐。

翼肢鲎是志留纪海洋里一种十分巨大的节肢动物,也是有史以来世界上出现过的最大的节肢动物。它与海蝎子同属板足鲎亚纲,但它体长可达3-4m,可以轻松捕杀海蝎子,也几乎可以捕杀当时志留纪海洋中的所有动物。值得一提的是,它体内不但有鳃,还进化出了与蜘蛛的呼吸器官类似的原始书肺,这使得它可以偶尔登上陆地。但它毕竟是海洋动物,无法脱离水的限制。

海纳螈,本贴中第一种脊椎动物,出现在泥盆纪,是由肉鳍鱼类进化成的两栖动物。身长1.5m,最大的进步就是演化出了能够在陆地上进行气体交换的肺。尽管海纳螈并不是很强大的掠食动物,但由于它可以登上陆地,在陆上米实验,躲避敌害,从而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除了一些小虫子之外就是海纳螈了。因此,海纳螈处于当时陆上食物链的顶端。

胸脊鲨,体长1-2m,生活在4亿多年前,是最早的鲨鱼。其特征现在还能认出,能够捕食各种小型鱼类,最怪异的背鳍像一个熨衣板,有它会演化出不同种类的鲨鱼。加美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mua.com/smfl/79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