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生机勃勃,五彩缤纷。每当我们对那些令人惊叹的生命奇迹了解得更多,就会发现自己对大自然的秘密还所知甚少。今天就来一睹为快~
生物界的那些神奇现象
#01
#生物共生·鹿角珊瑚虫的显现
共生(mutualism)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画面中,珊瑚虫(绿)通过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为虫黄藻(紫)提供居所,而虫黄藻则通过光合作用,给珊瑚虫提供葡萄糖、氨基酸等重要养分。
近些年,随着全球暖化和海水酸化等污染,共生藻往往会因为失去色素而停止光合作用,导致珊瑚虫开始排斥它们,从而变得衰弱、颜色暗淡。这个共生关系的瓦解从表象上看就是珊瑚白化现象。
无论是从生物物种保护还是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保护自然都是刻不容缓的。
图源
cloudsforest
#02
#生物演化·会“飞”的金花蛇
进化,又称演化(evolution),在生物学中是指种群里的遗传性状在世代之间的变化。画面中,你没看错,蛇也会“飞”,不过准确来说,应该是“滑翔”才对。
生活于东南亚地区的金花蛇(Chrysopeleasp),在长期的丛林生活中演化出在树木间“滑翔”的能力。每当它需要逃离天敌或迅速下到地面时,便会将肌肉内凹使身体截面变扁,从而增加快速空降时的阻力。
图源
NationalGeographic
#03
#动物生化反应·会“发光”的鱼
海洋中不少甲壳类动物,比如介壳类的海萤(Cypridina)及磷虾等,在受到惊扰后会释放荧光素,而荧光能吸引更大猎食者,成为逃避当前捕食的一种策略。
海洋生物的发光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靠发光器本身具有的萤光素启动生化反应来发光,另一则是靠发光器中共生的发光细菌来发光。画面中的天竺鲷科鱼类两者兼具,它正好把刚吞噬下去的微小介壳类甲壳动物,又吐了出来。
除了甲壳动物外,很多诸如水母、原生动物等的海洋生物都能发光。相信很多朋友见过“荧光海滩”,这是因为海浪的刺激使得众多发光生物发出荧光。
图源
BBC
#04
#自力传播·植物“蛮力”的弹射种子
植物的种子为了能找地方“安家”,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多植物的种子是靠风力散播的,例如轻飘飘的柳絮、白绒绒的蒲公英等。
有的种子像苍耳、鬼针草等植物的种子上则带有长刺,等到动物或人一碰上,它们就牢牢地挂在皮毛或衣服上,被带到远处去。这种传播的方式叫动物传播。
画面中,凤仙花选择了依靠自身的“蛮力”来传播种子,大豆、豌豆的种子也是如此。这是由于,果皮内、外侧的发育速度不一致。当果实成熟之时,果皮裂片会向内卷起,此时种子便会被“借力”弹出。这种传播方式叫自力传播。
图源
FullKanal
#05
#生物条件反射·“诈尸”的无头章鱼
章鱼拥有的5亿个神经元细胞,这些神经元细胞中的三分之二都以位于它们的触手上了,如同像人的脊柱,用于处理一些低级指令。这也就使得它们的触手,可以独立于大脑去做出一些动作。
所以,画面中的章鱼其实根本没有复活...准确来说章鱼的触手上还存在还未完全死掉的神经元细胞,对酱油里的氯化钠作出了条件反射。嗯,还算新鲜~
图源
sohu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简单的两句话道尽了生物界演化的基本规则。毕竟,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没有哪条路能一路走到底,而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本身!
*免责声明
1、图文素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读者参考;
2、本平台仅作公益科普,无其他商业用途,传递知识,创造价值,如有异议请联系小编,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